2020鴨鄉鴨香趕鴨逃冬飯快閃系列活動六
2020鴨鄉鴨香趕鴨逃冬飯
2020鴨鄉鴨香系列最後一個場次10月31日在中興文化創意園區舉辦,在地的五結鄉長沈德茂是推動宜蘭鴨母節的第一人,因此特別帶著許許多多幼兒園的學童響應趕鴨逃飯活動。
園區內,還沒看到胖卡車,就先聞到了香味,這裡有現煎的鴨蛋供大家品嚐,還有鹹鴨蛋DIY,搭配街頭藝術演出,真的是假日最美好的時光。
連續六場次的趕鴨逃冬飯,為鴨鄉鴨香開創新的推廣模式,也讓更多人見證養鴨人家的辛勞與餐飲業者行銷的創意。
2020年11月29日 星期日
2020年11月27日 星期五
2020鴨鄉鴨香系列第五場主題活動宜蘭丟丟噹森林
2020鴨鄉鴨香系列第四場主題活動仁山植物園
2020鴨鄉鴨香趕鴨逃冬飯快閃系列活動四
2020鴨鄉鴨香趕鴨逃冬飯
2020鴨鄉鴨香系列第四場活動10月18日在仁山植物園舉辦,雨勢滂沱的景象雖然減少了登山遊客的人數,但也應證水禽類的宜蘭鴨,是最適合在蘭陽平原育種繁殖的好所在。
每場必定會秀一下依比鴨,同樣為大家帶來歡樂的氣氛,也成為有獎徵答最好的答案來源。
每個參與的攤商依舊在秋天的風雨中為大家現作美食,並且還有農業水產養殖方面的宣傳攤位,讓大家有吃又有拿。
2020鴨鄉鴨香系列第三場主題活動龍潭湖風景區
2020鴨鄉鴨香趕鴨逃冬飯快閃系列活動三
2020鴨鄉鴨香趕鴨逃冬飯
2020鴨鄉鴨香系列第三場活動10月17日在龍潭湖風景區舉行,活動一開始,一大早就有參訪的遊客和舉辦活動的慈善單位共同響應,讓趕鴨逃冬飯的美食,很快就吸引大家聞香而來。
街頭藝人老師帶領學生師生合奏,更增添許多的藝文氣氛。
吉祥物依比鴨一出場,總是能帶來買氣和小朋友的目光,讓來訪親子同遊家庭,留下美好回憶。
2020鴨鄉鴨香系列第二場主題活動羅東文化工場
2020鴨鄉鴨香「趕鴨逃冬飯」快閃系列活動二
宜蘭縣養鴨生產合作社2020鴨鄉鴨香趕鴨逃冬飯
2020鴨鄉鴨香系列第二場活動9月27日在羅東文化工場舉辦,空曠的空間,讓業者可以將各式胖卡車開進廣場,以快閃形式進行美食販售。
現場還有吉祥物「依比鴨」隨行介紹每一個攤位,吸引大朋友、小朋友的目光。
街頭藝人的演出,也在文化工場飄揚優美樂聲,讓鴨鄉美食和音樂融合成一道有聲有色的饗宴。
2020鴨鄉鴨香系列第一場主題活動宜蘭縣政府廣場
2020鴨鄉鴨香趕鴨逃冬飯宣傳影片
「趕鴨逃冬飯」是早期農村時代給趕鴨人所吃的飯!
在稻田收割後,養鴨人會拿著長竹竿,將鴨群從一片稻田覓食到那一片稻田,給田間的回報,就是鴨子的排泄物,當作下一期稻田的肥料。趕鴨子到田裡吃稻子,叫做「逃冬」,有逃難避冬求溫飽的意思。趕鴨人家因為要趕緊讓鴨子長大,所以要陪著鴨群一起“逃“,他們所吃的飯可想而知,僅僅是果腹的飯包而已。2020鴨鄉鴨香為重拾養鴨人家趕鴨克苦勤奮的精神,也在防疫期間特別推出「個人化庶民經濟鴨肉美食」-趕鴨逃冬飯。
2020年11月14日 星期六
109年宜蘭農村好好玩農藝山水體驗旅遊
109年花蓮農村好好玩原生慢活體驗旅遊
109年花蓮農村好好玩原生慢活體驗旅遊
位在花蓮縣光復鄉的太巴塱紅糯米生活館,雖然地處後山,但是上帝總是給資源缺乏的人,更甜美的果實。花蓮農改場規劃的農村好好玩原、生、慢、活主題,在原住民部落可以享用當季野菜沙拉,用刺蔥加料的鹽烤魚,烤到金黃色的土雞肉,這是阿美族給客人的驚奇饗宴。
太巴塱的紅糯米還有酒釀的體驗活動,剛煮好的熱騰騰紅米飯,放在竹編盤上,再淋上白開水,大家同心齊力,一起撥米。
拌勻的紅米飯,就以三湯匙一個單位,放進玻璃罐,就算完成了原味十足的酒釀。
馬太鞍溼地是花蓮面積最大的生態溼地,欣綠農場就在當中,可以近距離欣賞棲息在此地的水鳥和豐富的動植物生態。食農教育區、紅米樂活館,在這裡環教老師帶大家認識植物的種子。這裡展示了各種植物的種子,無論是喬木或灌木,各式各樣的形狀,難怪稱為萬種風情。到了二樓DIY教室大家發揮創意,用焊接膠水的方式,做出種子的立體創作藝術品,有些作品更組合出外星人的造型,相當的可愛。
老闆撒網技術一流,這是要預告接下來要體驗的阿美族傳統捕魚法,與環境共生的族人,幫魚兒蓋好一簍又一簍的屋子,放進池水中,請魚住來,等魚長大後再撈起來食用。
用在地收集而來的木頭,將蛇紋石燒得火紅,過水後,放進竹筒內加熱,經過來回幾次,鮮魚石頭火鍋很快就完成了。
遊客體驗在魚湯川燙莧菜後,就可以大快朵頤。
生鮮有原味果汁,以有機友善食農出發的農事體驗,在彌勒果園青年農民的帶領下,大家要製作的水果爆爆珠,要先來一段爆爆舞,才能完成。粉紅色的果汁搖晃後,滴進水中,成了一顆顆晶瑩剔透的珍珠,裝瓶後小朋友愛不釋手。
獲得蜜香紅茶世界金牌獎的嘉茗茶園,是一個用茶說故事的地方。
採取預約制的體驗活動,遊客先到製茶工廠,了解各種茶品的製茶流程,從新鮮茶葉到萎凋過程的介紹,了解台灣茶產業的機械化發展過程,而手作蜜香紅茶,則是讓遊客展現手上功夫。
功夫茶體驗後,品特色茶的時間,大家一秒變專家,嘉茗茶園準備了不同發酵程度的茶品,人手一個茶杯,讓遊客品盡台灣好茶美味。
瑞穗鄉吉林茶園第四代頭家,是帥氣的青年農民彭瑋翔,仔細的教大家製作檸檬酸柑茶球。
一改一般人對八仙果的認知,在青農按步就班的指導下,麻繩綁緊的檸檬,也綁進了大家體會青年農民辛勞酸酸甜甜的味道。
來到花蓮縣玉里鎮春日里的織羅部落,有感於原住民務農多用化學農藥,導致死亡年齡年輕化,米86互助團體收集有機友善農法種植的各種顏色米糧,開始一段米彩繪教作研發,和客人分享開創的辛苦歷程。不同顏色的米,以傾斜方式倒進壓克力模型中,當中有一個裝米的塑膠袋,把不同米種倒進去,就完成了。
只要用心,就能讓我們的下一代看見長輩的如何將劣勢化為優勢,動手體驗原鄉農人收成後辛勞,米86真的很讚。
台灣優質的稻米,來自保護完善的土壤,轉耕黃豆穀類作物的羅山,第一個有機示範村,成為農村好好玩的大自然農家。羅山的泥火山加上轉耕的黃豆,激盪出農人做豆腐的創意,首先生以推拉的方式就能磨出豆漿。
在傳統的大鍋鼎裡倒入豆漿,進行煮沸。大火正在加熱豆漿的同時,老闆介紹一臼過濾後一週的鹽滷水,大家淺嚐後,神奇的事情就發生了。
把大鍋裡的熱豆腐倒出來,就能馬上製作出熱騰騰的豆腐。
在羅山大自然農家可以喝現煑的豆漿,吃火山泥鹽滷水凝固的豆花,口感就是市售的不一樣。
花蓮縣富里鄉除了有羅山村的大自然農家,同樣在富里的永豐村,則是有天賜糧源,在這裡可以在草地上遠眺含情脈脈的中央山脈,這是一群對土地有熱情的在地青年,共同成立有機稻米產銷班,從守護農田開始在自家的家鄉,開創有機米產銷的耕耘。
可以走進農人低溫冷藏的稻穀保存場,可以看衣帶環腰的遠方山嵐,走進無毒果園享受採果樂趣,這一切都是為了下一代的健康而出發,而花蓮區農改場規劃「原、生、慢、活」遊程,迎接尊貴的旅人,一起分享花蓮農家這片美好的田園。
訂閱:
文章 (Atom)